依據教育部0817指引及本校0823行政會議決議,整理了教育部指引中與師生較相關的部分及細部執行方式,供老師參閱及執行,若有不明確的部分可反應給衛生組,下次會議再討論修改。
(相關原始資料可參閱本校防疫專區中公文宣導)
開學指引—屋小老師及學生篇
1.學校教職員工及工作人員,應符合完成疫苗第一劑接種且滿14日之服務及入校條件;疫苗第一劑接種未滿14日或未接種者,首次進入校園服務前應提供3日內抗原快篩或PCR 檢測陰性證明,之後每7日進行 1 次抗原快篩或 PCR 檢驗為原則。
2.請家長主動關心子女身體健康,全校師生上/班學前先量測體溫,如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者,應在家休息避免外出,確實落實「生病不上班、不入校」。
3.學生及其同住家人於上學前在家中量體溫並記錄於聯絡簿上(衛生組另發體溫登記表,貼於聯絡簿上,全校師生各一張,上午、中午各登記一次)。
4.學務處安排行政人員、導護及糾察隊協助上學量體溫,導師於12:30~13:00對全班實施體溫量測再進行下午課程(額溫槍每學年2個班1支),每節任課教師要求學生洗完手再進入教室,請所有教師隨時注意學生身體狀況。
5.全校師生除用餐及飲水外,應全程佩戴口罩。
6.用餐時以個人套餐並使用隔板用餐,且不得併桌共餐;用餐期間禁止交談,用餐完畢落實桌面清潔及消毒(隔版由學校統一提供,總務處已於08/25發下)。
7.各班打飯人員固定先行量體溫,如身體不適立即更換人員,提供手套、口罩、頭套,配膳過程禁交談。
8.餐後使用「雙漱口杯」在教室進行潔牙。
9.導師每日上午8:30進行全班消毒(教室外有飲水機者請學生一併消毒),學生擦拭乾淨後再上課。中午用完餐請學生自行整理桌面並消毒;導師放學後再進行全班消毒。科任老師及科任教室亦同。
10.維持各學習場域及用餐環境通風,開冷氣時應於對角處各開啟一扇窗,每扇至少開啟15公分,並加強通風及清消。
11.各項課程及活動,採「固定座位」、「固定成員」實施,並落實課堂點名。
12室外體育課程,均應保持防疫所需之適當社交距離,特別是容易肢體接觸或團隊性運動項目課程,授課教師須調整課程目標、教學內容與評量方式,並落實各項防疫措施。無法避免肢體接觸或團隊性運動項目課程(例如躲避球、籃球…)需調整或暫緩,吹奏類課程需調整或暫緩。
13.為落實全程佩戴口罩,進行體育課程時,請授課老師評估運動強度並留意學生身體狀況,適時調整課程內容。
14.實習實作與實驗應採固定分組,學生練習時使用之設備、器材,應避免共用;如有輪替使用設備、器材之需要,輪替前應先澈底消毒。
15.學校得以跑班方式實施教學活動,如課後照顧,應依不同班別不同教室採「固定座位」、「固定成員」實施,並落實課堂點名,以作為日後疫調之參考。
16.校外教學及戶外教育等活動,應維持社交距離、佩戴口罩、遵守空間容留人數限制,並留意景點、住宿地點規劃,且應採實聯制,確實執行人流管制等,另依活動行程規劃,提醒師生遵循相關防疫管理措施。
17.教室內維持環境通風良好,開冷氣時應於對角處各開啟一扇窗,每扇至少開啟15公分,並加強通風及清消。